孫艷玲,滿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自2007年以來,她一直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的傳承和發展,10年來培養1372名手工刺繡弟子,她帶著牡丹江的地域文化和靺鞨繡作品走過了30多個國家進行展覽展示與各個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進行交流和對接。
圖為孫艷玲女士就非遺產業如何轉型之議題正在接受記者采訪!
一、繼承祖業 挖掘歷史 追根溯源
孫艷玲女士祖輩是原滿族正黃旗,自幼跟著外祖母于張氏和母親于秀英學習靺鞨繡,并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她的一大貢獻是為了探索發掘、搶救靺鞨繡的歷史源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憑著她的執著與“一往無前,萬難不屈”的韌勁,終于找回了渤海靺鞨繡這1300多年前盛行在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龍州一帶的宮廷、民間手工工藝,賦予渤海靺鞨繡強大的生命力,讓瀕臨失傳的遠古藝術煥發活力,得以傳承。孫艷玲女士注重研究當代滿繡的風格與創新,多次研修學習東西方繪畫實踐與理論,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與風格,并將刺繡針法“雞爪針”改良為“三角針”,創作出了一批諸如《母親》、《父親》以及《藍眼睛》等具有高度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刺繡作品。在傳承技術基礎上,以東北冰雪景觀為主題創新發展了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藝術。對于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文明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她所刺繡出來的藝術作品細致精巧、色彩艷麗、景色逼真,具有北方人粗獷豪放、大氣磅礴的性格特點。觀者如臨其境,繡品被譽為“刺繡中的油畫”。
二、打破傳統 普及推廣 創新研發
孫艷玲女士真正做到了非遺由傳統的靜態傳承模式向動態傳承模式的演變。將非遺文化變成發展的生產力、驅動力和導向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孫艷玲女士與牡丹江市7所院校溝通達成合作關系,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并在渤海靺鞨繡展館成立“校外實踐體驗基地”,使學生近距離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年輕一代保護、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在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現已培訓學生3000余人,培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時還在牡丹江5大社區開展渤海靺鞨繡刺繡作品展覽和刺繡技藝興趣班,并定期邀請各個社區組織興趣班學員到靺鞨繡展館參觀。通過開展與社區互動活動,使社區居民了解渤海靺鞨繡歷史和技藝,在豐富社區居民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帶動社區居民就業,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為牡丹江市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孫艷麗女士無私奉獻,打破了傳統刺繡“傳男不傳女,傳里不傳外”的傳承模式。她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的回饋給了生養她的土地,針對下崗女工、低收入人群以及農村留守婦女,她定期舉辦渤海靺鞨繡刺繡技藝培訓班,利用渤海靺鞨繡不限制場地、投入低、見效快的特點,讓城鎮下崗女工、低收入人群及農村留守婦女盡快學會一門就業創業的手藝,迅速掌握脫貧致富的有效方法和正確渠道,為地區經濟發展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幾年間孫艷玲女士培養了畢業學員共計17000多人;國內合作生產型繡娘1372人;滿族刺繡第五代傳承人2人。創造了幾千個就業崗位,形成了一支產業大軍,以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為代表的國家級非遺文化產業蒸蒸日上,勢如破竹。她精心繡制的繡品風格獨特,技藝精湛,多次代表國家、黑龍江省及牡丹江市參展、參賽,問鼎桂冠。不僅譽滿華夏大地,而且還為非遺事業注入了新動力。
三、友好外交 走出國門 美譽傳揚
在孫艷玲女士的不斷努力下,渤海靺鞨繡在業界名聲鵲起,近年來,作品參加國際國內展覽展示近百次,分別于2010年和2015年代表黑龍江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和米蘭世博會,2018年2月,孫艷玲女士代表渤海靺鞨繡跟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了新西蘭主題年活動,她親自繡制了一幅新西蘭總理杰辛達·阿德恩的肖像,作為禮物送給東道主,充分表達了對新西蘭人民友好的感情,滿載著深厚情誼的禮物受到了新西蘭人民熱烈的歡迎。渤海靺鞨繡在國內外的展覽展示活動被中外媒體報道超千次,影響巨大,品牌實力雄厚。渤海靺鞨繡獨特的刺繡技藝受到國家領導人和省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如今她的刺繡作品不僅遍及中國,更是遠渡重洋到北美洲、歐洲、澳洲、東南亞、東北亞、中東、俄羅斯、臺灣、香港等地的幾十個國家及地區。僅在2018年里孫艷玲女士就獲得了許多榮譽:3月份獲得龍江巾幗工匠稱號;5月28日獲得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一屆理事會優秀理事榮譽稱號;5月份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滿族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5月份代表黑龍江省參加“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手工藝品赴俄羅斯遠東地區交流巡展”首展活動;7月份獲得中央統戰部第十四期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理論研修班結業證書;8月23日代表黑龍江參加“感動中國——中國內蒙古文化旅游周”活動;11月份獲得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榮譽稱號等等。
其部分刺繡作品展示:
總之,這些年通過孫艷玲女士的不懈努力,她將祖國北端鮮有人知的國家級非遺滿族刺繡帶出了黑龍江這片土地,遍布了全國,又讓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站在了國際這個大舞臺之上,她作為滿族刺繡的第四代傳承人,將滿族刺繡的傳承和發展做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呵護對待,相信在她的帶領和努力下,滿族刺繡會發展的更好,為國家非遺事業續寫一篇壯美的華章。
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
版權屬于原作者
如認為有侵權行為,請及時聯系,待核實后予以刪除!
(本次活動的解釋權歸組委會秘書處)